今年以来,全市上下全力以赴做好“六稳”工作、落实“六保”任务,顶住经济下行的巨大压力,稳住工业经济基本盘,新兴产业加速恢复,龙头工业企业持续发力,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经济呈现稳步回升的向好态势。
一、 基本情况
从生产看,1-7月,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.8%,居全省第8位,与上半年持平,比一季度提高12个百分点。规模以上出口交货值同比下降43.5%,降幅比上半年收窄4.1个百分点,比一季度扩大33.4个百分点。工业产销率达96%,比同期下降2.5个百分点,比上半年提高1个百分点,比一季度下降0.1个百分点。
从效益看,1-7月份,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58.5亿元,同比增长15.6%,比全省高21.1个百分点,居全省第1位,比一季度、上半年分别提升38.5和0.9个百分点。营业收入利润达3.32%,高于同期0.6个百分点;资产负债率达67.12%,低于同期0.52个百分点。
1、分行业看,重点行业逐步回暖。1-7月,全市36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13个行业增加值保持增长,增长面达36.1%。六大主导产业三升三降。其中有色金属业增加值增长9.3%,对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92.8%,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4.3个百分点;黑色金属业增长7.9%,对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20.2%,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0.9个百分点;非金属矿物业增长0.4%,对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2.9%,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0.1个百分点。
重点行业情况
主要行业 |
1-7月增加值增速(%) |
1-2月增加值增速(%) |
||
全省 |
全市 |
全省 |
全市 |
|
行业合计 |
- |
5.7 |
- |
-4.8 |
有色金属冶炼业 |
12.3 |
9.3 |
1.8 |
5.5 |
黑色金属冶炼业 |
4.3 |
7.9 |
6.7 |
-7.0 |
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|
0.7 |
0.4 |
-14.6 |
-24.1 |
2、分县区看,多数县区实现增长。1-7月,全市5个县区中有3个县区增加值保持增长,增速快于全市的有2个,高于全省3个。其中,增加值实现增长的分别是开发区(6.6%)、铜官区(2.5%)、义安区(4.6%),下降的分别是枞阳县(-2.1%)和郊区(-6.5%)。
县(区)情况
县/区 |
1-7月增加值增速(%) |
1-2月增加值增速(%) |
全省 |
2.2 |
-12.1 |
全市 |
2.8 |
-12.5 |
枞阳县 |
-2.1 |
-36.4 |
铜官区 |
2.5 |
1.1 |
义安区 |
4.6 |
-18.4 |
郊区 |
-6.5 |
-28.3 |
开发区 |
6.6 |
-3.1 |
3、分新兴产业看,重点产业回升趋势明显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保持增长。1-7月份,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2.1%,比一季度、上半年提升10.8、0.5个百分点,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0.8个百分点。
新兴产业情况
新兴产业 |
1-7月增速(%) |
对全市1-7月增长贡献率(%) |
1-2月增速(%) |
全市 |
- |
- |
- |
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 |
2.1 |
27.9 |
-11.8 |
战略新兴产业产值 |
-2.6 |
-8.7 |
-23.5 |
战新基地产值 |
-4.3 |
-130 |
-24.8 |
4、分企业看,民营企业生产向好。1-7月,全市民营工业企业产值增长3.2%,高于规模工业2个百分点;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31%,比去年同期提高0.6个百分点。
各类企业情况
企业 |
1-7月增加值增速(%) |
1-2月增加值增速(%) |
||
全省 |
全市 |
全省 |
全市 |
|
合计 |
2.2 |
2.8 |
-12.1 |
-12.5 |
民营企业 |
2.1 |
4.1 |
-16.1 |
-25.5 |
新增企业 |
109.8 |
1349.7 |
50.8 |
1845.3 |
二、存在问题
1、速度问题。与全省比较,全市六大主导产业,有色金属冶炼业、化工业、黑色金属冶炼业3个行业高于全省同行业平均水平8.6、5.3、8.9个百分点,其余3个行业均低于全省同行业水平,非金属矿、电力供应、电气行业分别比全省同行业低7.6、26、31.7个百分点。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速落后全省平均水平11.9个百分点;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落后于全省平均水平7个百分点。
2、质量问题。与全省比较,全市36个行业大类中,21个行业增加值率低于全省同行业平均水平,增加值占比前十的行业中,除了非金属矿业、化工业、电力供应业3个行业增加值率高于全省同行业平均水平,其余7个行业增加值率低于全省同行业平均水平。
3、效益问题。与全省比较,全市36个行业中,19个行业利润增速低于全省同行业平均水平,29个行业营业收入利润率增速低于全省同行业平均水平。主要行业中,汽车业、计算机业和金属制品业利润增速分别低于全省同行业平均水平432.3、225.1和54个百分点;汽车业、黑色金属采选业、有色金属采选业营业收入利润率分别低于全省同行业平均水平38.1、25.9和15.5个百分点。
4、经营成本高问题。1-7月份,全市每百元收入中成本费用93.81元,同比减少0.19元,分别较一季度和上半年提高0.92元和下降0.21元,比全省平均水平86.1元高7.7元。
5、新入规企业规模小问题。近三年以来,全市新增仍在库的115户企业2020年1-7月份完成工业总产值190.1亿元,户均工业产值为1.65亿,新增企业户均产值只有全市平均水平的69.3%(全市规模工业户均产值2.38亿元)。
三、对策建议
1、完善政策引导,鼓励申报入规。进一步完善政策引导,激发企业“小进规”积极性,一是进一步加大融资贷款扶持,积极搭建面向规模企业的“政银企”交流平台,优先帮助规模企业解决融资难的问题;二是出台面向规模企业的各项优惠、奖励、激励政策,鼓励企业做大,主动申报入规;三是各行业主管部门进一步加强入规服务工作,建立企业培育工作部门协调服务机制,及时为入规企业服务。
2、加强重点行业和企业监测工作。一是要加强调研,了解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困难,落实相关扶持政策,增强企业发展信心。二是要关注重点行业,实时监测重点企业数据,及时掌握重点行业和企业变化。三是对于发展态势向好的行业企业,做好服务工作,要为行业企业做大做强清理障碍,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。
3、继续推进工业结构调整。当前,国内外经济格局发生较大变化,要继续推进供给侧改革,优化工业结构。一是要继续积极配合去产能政策,根据市场新动向,减少过剩产品,创新去库存的新思路。二是要加快企业转型升级,要加快技术改造、设备更新、产品升级。三是要继续加快两化融合,培养新兴产业,发展壮大高新技术等优势产业,实现全市工业高质量发展。
附表:
铜陵市各种分组主要指标情况
分组 |
2020年1-7月增加值/产值占全市 |
2020年1-7月份增加值/产值增速(%) |
对全市1-7月增长贡献率(%) |
总 计 |
100.0 |
2.8 |
100.0 |
一、行业 |
|
|
|
黑色金属矿采选业 |
2.3 |
-16.6 |
-5.5 |
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|
1.4 |
-16.6 |
-3.4 |
非金属矿采选业 |
1.4 |
8.0 |
3.8 |
农副食品加工业 |
0.3 |
-61.4 |
-3.8 |
食品制造业 |
0.1 |
-49.7 |
-0.6 |
酒、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 |
0.1 |
-9.4 |
-0.2 |
纺织业 |
1.0 |
-3.4 |
-0.5 |
纺织服装、服饰业 |
0.7 |
-20.6 |
-2.3 |
皮革、毛皮、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 |
0.1 |
-57.9 |
-0.8 |
木材加工和木、竹、藤、棕、草制品业 |
0.1 |
-41.5 |
-0.6 |
家具制造业 |
0.0 |
-90.2 |
-0.9 |
造纸和纸制品业 |
0.1 |
-15.6 |
-0.3 |
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 |
0.2 |
-19.5 |
-0.5 |
@文教、工美、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 |
0.1 |
-92.2 |
-3.3 |
石油、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 |
2.4 |
5.1 |
4.3 |
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|
7.7 |
-3.3 |
-3.7 |
医药制造业 |
1.4 |
95.9 |
18.8 |
化学纤维制造业 |
0.3 |
77.7 |
4.3 |
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|
0.5 |
5.7 |
1.0 |
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|
20.8 |
0.4 |
2.9 |
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|
7.4 |
7.9 |
20.2 |
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|
31.2 |
9.3 |
92.8 |
金属制品业 |
0.7 |
10.7 |
2.3 |
通用设备制造业 |
1.1 |
-5.6 |
-0.9 |
专用设备制造业 |
1.0 |
11.7 |
3.5 |
汽车制造业 |
0.2 |
-109.0 |
-7.8 |
铁路、船舶、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 |
1.0 |
-15.7 |
-2.3 |
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|
4.5 |
-17.5 |
-12.0 |
计算机、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|
2.7 |
38.9 |
24.1 |
仪器仪表制造业 |
0.1 |
-67.1 |
-1.8 |
@其他制造业 |
0.0 |
-89.7 |
-0.7 |
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 |
0.6 |
-16.2 |
-1.5 |
金属制品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 |
0.2 |
113.8 |
2.3 |
电力、热力生产和供应业 |
7.6 |
-21.7 |
-26.1 |
燃气生产和供应业 |
0.4 |
2.1 |
0.3 |
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|
0.4 |
-18.5 |
-1.2 |
二、县区 |
|
|
|
枞阳县 |
9.5 |
-2.1 |
4.6 |
铜官区 |
18.2 |
2.5 |
12.2 |
义安区 |
14.3 |
4.6 |
12.8 |
郊区 |
19.0 |
-6.5 |
-57.0 |
开发区 |
38.9 |
6.6 |
52.4 |
三、企业 |
|
|
|
#民营 |
43.9 |
4.1 |
39 |
#新增企业 |
2.3 |
1349 |
30.6 |
四、新兴产业 |
|
|
|
高新技术产业(增加值) |
36.4 |
2.1 |
17 |
战新产业(产值) |
39.4 |
-2.6 |
-8.7 |
战新基地(产值) |
34.8 |
-4.3 |
-24.8 |